豆腐是以黄豆、青豆、黑豆为原料,经浸泡、磨浆、过滤、煮浆、加氯化镁或硫酸钙凝固而成的。豆腐又分北豆腐(卤水豆腐)和南豆腐(石膏豆腐)两种,前者的毒性来源于氯化镁,而后者的毒性来源于硫酸钙。一般来说,长期吃豆腐可以引起5种疾病:
1.导致碘缺乏。制作豆腐的豆中,含有一种叫“皂角苷”的物质,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,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,而豆腐中的氯化镁或硫酸钙,也能够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。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,导致碘缺乏病。
2.引起消化不良。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,但豆腐中的氯化镁或硫酸钙,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,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,一次食用过多,会出现腹胀、腹泻等不适症状。
3.促使肾功能衰退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,经过代谢变化,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,由肾脏排出体外。人到老年,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。此时,若不注意饮食,大量食用豆腐,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,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,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。同时,豆腐中的氯化镁或硫酸钙具有肾毒性,会加速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,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,加重肾脏的负担,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