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就康熙皇帝对皇子们的教养,作了如是描写:“这些皇子的老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,他们的保傅都是从青年时期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。然而,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,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,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,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。”除此之外,康熙平时还以自己勤学的事实,亲授诸皇子修身治国之道。
在清朝之前,皇位继承一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,立嫡立长,而不以才能为准。这种制度弊端很深。雍正即位后,鉴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混乱状况,设立的密储制度不再像往代那样拘于立嫡立长,而是由皇帝从经过严格教育的众皇子中挑选嗣君,这样就使每一位皇子都可能继承大统,就算不能当上皇帝,优秀的皇室子弟也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。为了这个目的,雍正创建了尚书房(道光帝后称为“上书房”)皇子教育制度,专门培养皇室的子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