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佛画之祖曹不兴 曹不兴,又名弗兴,三国东吴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以工画名冠当世,善画人物龙虎。据唐代许嵩《建康实录》载,他能在50尺长的绢面上作人像画幅,“心敏手运,须臾立成,头面、手足、胸臆、肩背,亡遗尺度”。孙权命他画屏风,“误落笔点,因以为蝇,帝以生蝇,举手弹之”。这就是“误墨成蝇”的故事。尝过青溪,“见青龙出水上,写献孙皓,皓送秘府”。宋文帝时久旱不雨,乃取不兴所画之龙置水上,“应时蓄水成雾”,大雨如注。所谓“蓄水成雾”一类的话过于神化,不可信,但不兴画技之高超却是事实。南齐著名书画评论家谢赫曾在秘阁见不兴所画龙头,以为若见真龙,故在其《古画品录》中评述说:“不兴之迹,殆莫复传,惟秘阁之内一龙而已。观其风骨,擅名不虚,在第一品。”当时在东吴文化艺术领域出了八个大能人:皇象善书法,严武善围棋,宋寿占梦,吴范治历数,刘惇明星变,赵达精算术,郑妪能相人,曹不兴善画,“世皆称妙,谓之八绝”[28]。可见曹不兴在六朝画坛上的崇高地位。
赤乌十年(247年),天竺僧人康僧会渡海东来,远游于吴,居建业(今南京市)。孙权为之建塔立寺,以江南始有佛寺,故号建初寺。康僧会在寺中译经、设像传道。曹不兴见到印度传来的佛像,兴致盎然,予以摹写,盛传天下。他因此而成为中国佛像画的始祖,故《历代名画记》称:“曹创佛事画。”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,两晋南北朝时期,道佛画盛极一时,并给隋唐绘画艺术以重大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