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样看来,郑亲王是要在宁远城下与吴三桂决战?”
“臣就是为此事前来请奏。郑亲王旗开得胜,连克两座城池,宁远决战,即将开始,应当予以重赏,以鼓舞士气,以示皇上之恩。但郑亲王是辅政王,为诸臣之首,臣不敢僭越做主,特禀奏皇太后示知。”
“宁远决战,前景如何?”
“据臣所知,宁远吴三桂有兵马五六万人,也能打仗。但郑亲王以辅政王之尊率师出征,声威夺人,又连克两城,士气正旺,若用兵得当,决战决胜,当无疑义。”
在这平静的问答中,多尔衮把孝庄逼到了必须表态的地步:同意重赏也好,不同意重赏也好,不明确表示态度也好,在多尔衮手里都是有用的。多尔衮举起手中的山梨,慢慢地吃起来,神情也显得悠闲了。
在这平静的问答中,孝庄也摸准了多尔衮的心思:睿亲王啊,你不是要我一句话吗?我马上说给你:
“有功者赏,有过者罚。这是太祖太宗皇帝留下的老规矩,对谁都一样。郑亲王虽是辅政王,但他率师在外;你也是辅政王,但眼下主持朝政。所负责任不同,职权自然有别,将来就是倒过来,也是这个道理,不论是谁,都得听从朝廷的决定。赏罚依功过大小而定,不必有什么顾忌。我已不参与朝政,又在这汤泉沐养,如何行也,可呈笺表上奏姑姑。听到宁远前线奏捷,我只是高兴罢了。”